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南江县荣获“国家卫生县城”

来源:南江县卫健局(爱卫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8-17 15:42:28

                       

近日,全国爱卫会下发《关于命名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的决定》,南江县城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正直镇、桥亭镇被命名为国家卫生乡镇,这标志着南江县在“国”字号创建上迈上了新台阶。

国家卫生乡镇(县城)是由全国爱卫会评选命名的国家级卫生优秀乡镇(县城),是一个乡镇(县城)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南江县自2015年启动国家卫生县城创建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学部署,部门单位通力协作,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不断夯实创建措施,健全制度机制,使得环境卫生面貌显著改善,广大群众文明卫生素养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强化组织领导,创新推进创建。成立了高规格创建领导小组,书记、县长分别任组长、执行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等20位县级领导任副组长,并组建了专门的创建办公室。建立了领导小组会议制度,每季度专题研究创建工作,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现场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先后制发了南江县创国卫工作实施方案、推进方案、巩固提升方案,每季度分解下达重点目标任务;同时全面督查目标完成情况,对重点工作不定期专项督查,对突出问题重点督导。

深入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部门单位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创卫、健教知识宣传,营造浓厚创建氛围。设立了县健教所,核定编制2人,建立完善了健教工作机制。电视台开设了创卫专栏和健康知识讲座,在县城公共场所设置固定健教专栏11个,设置大型创卫宣传标语20余幅,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创卫、健教知识。医疗单位每年深入社区、学校、车站等地有针对性的开展健教宣传活动50余场次。累计印发创卫、健教知识等宣传资料20余万份(册),同时结合“世界无烟日”等卫生日,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有力地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创卫热情。

健全爱卫组织,扎实开展活动。调整充实了县爱卫会,制定了县爱卫会职能职责和工作制度;完善了爱卫办事机构,增加编制3名,充实配备工作人员5名;部门、乡镇均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爱国卫生组织网络不断健全。在城区划分了爱国卫生责任区域,在五一、国庆、元旦等节假日前积极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活动,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发生后,已在全县组织开展集中全民爱国卫生运动8次。建立了病媒生物防制制度,每年春、秋两季对城区农贸市场、车站、公厕等公共区域开展灭鼠和消杀。扎实组织开展卫生创建和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先后累计创建国家卫生乡镇3个、省级卫生乡镇25个和一大批省级卫生村、卫生单位。

加大投入保障,完善城市功能。全县用于创卫基础设施、队伍建设等投入优先保障,利用多种方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上下河街等路段、板凳桠等棚户区改造,建成宏帆城市综合体;建成黄金公园、红塔公园、城市公园、养生潭湿地公园和5.2公里的黄金大道、中嘴桥、中医院、亿联环形健康绿道,有力提升了县城品味。先后新改建县城公厕10余座和新建乡镇污水处理站10余个、垃圾中转站51个,完成县城“八大沟”污水管网、污水处理二期、垃圾渗漏液处理工程和全市首个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建设,垃圾、污水收集处置能力全面提高。先后完成佳达、红四门、南河郦景等市场改造,完成城北路等立体停车场建设,建成明月汽修汽配城,使得县城功能日趋完善。

开展专项整治,提高卫生水平。增加环卫工人编制90余名,落实社区公益性岗位100余个,组建了40余人的联合执法队伍,充实了环卫、执法、社区等人员队伍,针对创卫工作难点和薄弱环节,集中开展了上下河街、农贸市场、“五小行业”、夜市等专项整治活动,有效推进了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的好转。同时常态化对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等方面开展监管,强化法规教育培训,开展专项巡查,打造公共场所示范点位50余个,有效促进了全县公共场所卫生达标。

创卫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南江县将结合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光雾山5A旅游景区创建等工作,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不断提升市民文明卫生素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持续巩固国卫创建成果,全力打造“健康南江”。(岳星军)


责任编辑:杨海燕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