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各地评选“躺平者”并对类似不作为人员进行惩治,已不鲜见,浙江三门县、江苏滨海县、日喀则市都曾开展过相关作风建设活动。
若给“躺平式”干部画像,大致有以下几种:工作责任心不强,消极应付,不推不动,推一下动一下的“算盘珠子不拨不动”式“躺平”;缺乏斗志,在岗不在位,出工不出力,庸碌无为混日子的“出工不出力”式“躺平”;以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式“躺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式“躺平”等等。
“躺平式”干部的出现,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因素。个别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服务意识淡薄,自身能力不足,把“躺平”作为工作常态,视工作职责为无物,心中想的不是如何履行好职责、造福民众,而是置人民群众的利益于不顾,主动选择“躺平”。有的机构职责划分、考核评价激励制度、问责制度等还待健全与完善,权责不清,职能越位和缺位问题依然存在,岗位职责设置不明,忙闲不均的问题仍然突出,对考核结果缺乏有效使用,考核时不注重实绩导向,惩戒问责上存在泛化和简单化现象都影响到党员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党员干部必须以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起而行之,勇挑重担,展现作为。一方面要铸牢思想之魂,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之钙,同时要强化专业赋能,提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优化职责配置,科学划分职责界限,同时要用好考核的“指挥棒”和容错纠错的“定心丸”,让党员干部敢干事勇担当。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应带头摒弃“躺赢”心态,坚决不做“躺平式”干部。从内心深处铸牢为民服务意识,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砥砺务实苦干、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