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坚定不移的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来源:恩阳区纪委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2-27 17:20:13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总结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进展、新成效,深刻阐述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科学回答我们党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等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九个以的实践要求。这一重要论述既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又给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

必须坚定不移保持反腐败斗争的高压态势。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只能进、绝不能退,必须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目前,我国反腐败斗争已经进入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震慑,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常态化阶段,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新征程新形势,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对腐败的压倒性力量常在,紧密结合各地各单位的实际和特点,准确把握反腐败斗争的阶段性特征,深入研究新型腐败的方式及表现特征,不断提高发现新型腐败问题能力,正确把握反腐败斗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态势压倒反腐败斗争,确保在长期执政下全面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必须坚定不移的反对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我们党始终强调,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与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背道而驰,是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我们党的鲜明态度和一贯立场,狠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如果解决不好,必然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必然严重危害党群干群关系,攸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首先,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同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要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广大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沉下心来,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做调查、细研究、抓落实,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坚守为民初心,厚植为民情怀,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群众根基。

最后,要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锲而不舍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提高党员干部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

必须坚定不移强化纪检监察铁军自身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勇于自我革命,努力锻造一支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纪检监察铁军

纪检监察干部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监督执纪的重任,要不断强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常态化清除害群之马,坚决防治灯下黑,自觉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边界,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严格落实九个以的实践要求,始终与党中央在思想上同心同向,行动上步调一致,努力争做自我革命的先锋表率。

纪检监察机关不是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没有天然的免疫力,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决不能滋生已经严到位、严到底的情绪,必须增强政治定力,以绝对忠诚、绝对可靠、绝对纯洁筑牢思想根基自觉同政治动摇、放弃原则、作风不正、清廉失守的人和事作斗争,争做遵纪守法的纪检监察标兵。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作为新时代、新征程的纪律部队,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保障。

 


责任编辑:杨海燕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